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破坏形式修复技术指南
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破坏形式修复技术指南
5 坑槽修复技术
5.1一般说明
5.1.1 路面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时的维修,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所需修补坑槽的轮廓线。
5.1.2 对交通量较小的路段在低温寒冷或雨季,无法采用常规方法,也无条件采用合适的材料修补坑槽时,为防止坑槽面积的扩大,可采取临时性的措施对坑槽予以处治,待天气好转后再按技术指南要求重新修补。
5.1.3 若因基层局部强度不足等使基层破坏而形成坑槽,应将基层全部挖除处治好基层,再修复面层。
5.2冷凿热补作业
切割并凿除需要处理的路面部分,然后用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填补并压实。
5.2.1适用范围
适用于采用冷凿热补工艺处治沥青路面常见的坑槽、龟裂、网裂、翻浆、修补不良以及小面积沉陷、松散、泛油、拥包等病害的作业。
5.2.2材料要求
冷凿热补作业采用同质修补的方法施工,沥青混合料事先由沥青拌合楼生产好,并可根据路面厚度预制成相应厚度和尺寸的预制块,修补作业时直接放入坑槽内再加热即可(修补设备配备加热板时的作业方法)。
粘层油采用AH-70重交热沥青,质量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
5.2.3施工机具
冷凿热补作业设备机具配备要求如表5.2.3所示。
5.2.4施工工艺
1.作业准备
作业前,检查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正常。准备好施工用材料如沥青混合料(散料或预制块)、热沥青等,用沥青混合料散料时在施工前一天晚上装入加热设备中备用。
2.确定处治范围
病害的处治面积一般为沿病害四周向外再扩大100mm以上的方形范围,同时还应结合修补设备加热板热点或沥青混合料预制块尺寸确定处治面积的大小,以便加热板准确定位加热路面或可以放置合适的预制块数量。处治范围确定后,用粉笔将处治范围划成方形。
3.路面切缝
用切缝机对准粉笔划好的处治范围标线切缝,切缝时应注意走线顺直,切缝深度不要超过路面表面层厚度。
若路面下面层也需修补,则再对下面层切缝。分层修补时,层间应形成阶梯搭接,搭接宽度一般为100mm左右。
4.凿除路面
处治范围切割好后,用风镐或电镐等凿除工具凿除病害路面沥青混凝土。施工时应距离切缝50mm左右向处治部位中间凿除。当下面层需要修补时,还应凿除下面层沥青混凝土。凿除沥青混凝土时,沥青粘结层或封层等一并凿除,不留夹层,且保证坑槽底部平整。凿除的废料应装车统一运离现场,不得随意弃于路边。
5.清理坑槽
先用铁铲、扫把清理掉松散混合料,再用鼓风机将槽内细小松散颗粒吹扫干净,若坑槽潮湿时应吹干再涂洒热沥青。
6.涂洒热沥青
坑槽清理完毕在槽的四壁涂刷一道热沥青,坑槽底部也涂刷一层热沥青,热沥青用量为0.8kg/m2左右。注意坑槽四壁不得漏涂,坑槽底部则应尽量涂洒均匀,但不宜过多。
7.添加新混合料或放置沥青预制块并用加热板加热
(1)添加新混合料工艺:新混合料使用前应在修补设备辅料加热箱中加热到规定温度,一般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为140~150 ,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为160~170℃。新混合料用斗车从修补设备辅料加热箱中卸下倒入坑槽内,新料的卸和倒均应注意防止粗细集料出现离析。
(2)放置沥青预制块并用加热板加热工艺:根据坑槽大小,选择合适的沥青预制块尺寸和数量放入槽内,再用修补设备(红外修补设备或微波修补设备)的加热板对准坑槽位置加热沥青混合料预制块,加热混合料的温度要求同上,注意不可过高。
不管何种工艺,新补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宜为1.30左右,确保混合料压实后比原路面略高。
8.混合料修整
新补沥青混合料修整时,应将加热好的新料铺至工作面10cm范围外的路面上,然后用铁耙把混合料由外向里耙,使细料能填充在坑槽边缘,保证坑槽边缘新旧路面接缝在碾压后结合紧密,不渗水。
坑槽表面沥青混合料应用不带齿的铁耙耙平,并尽量使沥青混合料表面粗细料均匀不出现离析。如果表面粗集料过多或相对集中时,应铲除部分粗料,以提高表面混合料的均匀性。
9.混合料碾压
沥青混合料修整完后,用小型振动压路机及时碾压。碾压时应遵循先四边后中心、先静压后振压、前后左右交替碾压的原则,对新旧路面接缝处,应骑缝碾压,必要时采用45度斜压。
沥青混合料碾压遍数一般为静压1遍,振压3遍,每次碾压的重叠宽度为压路机轮宽的1/3~2/3左右。静压1遍后,马上检查新补路面表面及新旧路面接缝处,对于缺料部位,静压1遍后,马上检查新补路面表面及新旧路面接缝处,对于缺料部位,应即刻补充新料或细料进行碾压。禁止在碾压多遍后再补充新料,因为新补料难以与碾压后的潮湿路面结合牢固,且外观难看。
对于分层摊铺的碾压,当坑槽下面层压路机难以作业时,可用振动夯充分夯实。
10.清理现场
坑槽修补完毕,对散落于路面的垃圾和废料全部清扫干净,运离现场集中堆放。
11.开放交通
作业结束后,待沥青混合料冷却至常温,则撤走路面安全设施,开放交通。
5.2.5施工质量标准
1.新补沥青混合料、70号沥青和乳化沥青均应符合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2.新补路面应比原路面略高,但新旧路面高差不能超过5mm。
3.新补路面与原路面应结合紧密,表面粗糙合适,且无泛油和离析现象。
4.新补路面应碾压密实,表面无轮迹。
5.裂缝处渗水系数<50ml/min。
5.3微波热补作业
利用微波加热技术对坑槽等病害处治部位进行加热,再用铁铲和铁耙耙松表面混合料,铲除不用的旧混合料,添加新沥青混合料,最后压实路面。
5.3.1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波修补设备处治沥青路面常见的坑槽、龟裂、网裂、翻浆、修补不良以及小面积沉陷、松散、泛油、拥包等病害的热凿热补作业。
5.3.2材料要求
微波加热补作业采用“同质修补”的方法施工,即新补沥青混合料与原路面在材料、沥青混合料类型和性能方面均相同,新补沥青混合料事先由沥青拌合楼集中生产好备用。
修补作业时坑槽四壁及底部涂洒AH-70热沥青。当旧料可部分再利用时,喷洒适量的PA- 1系列快裂式改性乳化沥青。沥青材料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要求。
5.3.3施工机具
微波热补作业设备机具配备要求如表5.3.3所示。
5.3.4施工工艺
1.作业准备
作业前,检查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正常。提前准备好施工用材料如沥青混合料、热沥青、乳化沥青等,并将沥青混合料在施工前一天晚上装入微波设备辅料加热箱备用。
2.确定处治范围
病害的处治面积一般为病害四周向外再扩大100mm以上的方形范围,同时还应结合微波修补设备加热板特点确定处治面积的大小,以便准确定位加热路面。处治范围确定后,用粉笔将处治范围划成方形,便于加热板就位和坑槽修整顺直。
3.加热病害路面
处治部位和面积确定后,将微波车准确定位,放下加热板,根据划定的处治范围来确定加热板需开启的区域。路面加热时间根据混合料的不同而异,以路面混合料耙松为原则,普通沥青路面加热时间比改性沥青路面加热时间稍短。
4.铲除旧混合料
路面加热完毕,微波修补设备退出处治部位,即刻用铁铲和铁耙耙松表面混合料。对于旧路面表面层混合料,若沥青含量较少,混合料松散粘结性差,则全部弃用,人工沿划定的处治范围将旧料全部铲除;当旧路面混合料较好还能部分利用时,则只铲除不能利用的混合料(热再生工艺)。铲除的旧料应集中装车运走,不得弃于路边。
如果坑槽深度达到80mm以上,或铲除路面表层后,发现下一层路面也已损坏,则需将该部位下层路面加热,并按照上述方法铲除旧混合料。路面处治深度超过80mm时,应分层修补,且层间形成阶梯搭接,搭接宽度一般为100mm左右。
坑槽修补时,若发现基层表层松散,则一并将松散部分凿除。当基层凿除厚度小于60mm时,在刷涂透层乳化沥青后用沥青碎石或粗粒式沥青混合料铺筑并压实;当基层凿除厚度大于60mm时,则用C15贫混凝土铺筑并振实。其他坑槽修补作业方式遇到基层松散问题时处理方法同上。
5.修整坑槽
当路面旧料铲除后,用羊镐配合铁铲凿边,保证坑槽四壁垂直,轮廓整齐成方形。而坑槽底部也应凿平。
6.清理坑槽
先用铁铲、扫把清理掉松散混合料,再用鼓风机将槽内细小松散颗粒吹扫干净。
7.涂洒热沥青
当处治部位路面旧料全部铲除时,应在坑槽四壁涂刷一道热沥青,坑槽底部也涂刷一层热沥青,热沥青的用量为0.8kg/m2左右。注意坑槽四壁不得漏涂,坑槽底部则应尽量涂刷均匀,但不宜过多。
8.添加新混合料
新混合料使用前应在微波修补设备辅料加热箱中加热到规定温度,一般普通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为140~150℃,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为160~170℃,新料的卸和倒均应注意防止粗、细集料出现离析。
旧料部分利用时(热再生),在添加新料之前,先在旧料表面喷洒适量的乳化沥青(依旧料含油量情况确定),提高旧料与新料的结合效果。
新补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宜为1.30左右,确保混合料压实后比原路面略高。
9.混合料修整
新补沥青混合料修整时,应将新料铺至离工作面100mm范围外的路面上,然后用铁耙把混合料由外向里耙,使细料能填充在坑槽边缘,保证坑槽边缘新旧路面接缝在碾压后结合紧密,不渗水。
坑槽表面沥青混合料应用不带齿的铁耙耙平,并尽量使沥青混合料表面粗细集料均匀不出现离析。如果表面粗集料过多或相对集中时,应铲除部分粗料,以提高表面混合料的均匀性。
10.混合料碾压
沥青混合料修整完后,用小型振动压路机及时碾压。碾压时应遵循先四边后中心、先静压后振压、前后左右交替碾压的原则,对新旧路面接缝处,应骑缝碾压,必要时采用45度斜压。
沥青混合料碾压遍数一般为静压1遍,振压3遍,每次碾压的重叠宽度为压路机轮宽的1/3~2/3左右。静压1遍后,马上检查新补路面表面及新旧路面接缝处,对于缺料部位,应即刻补充新料或细料进行碾压。禁止在碾压多遍后再补充新料,因为新补料难以与碾压后的潮湿路面结合牢固,且外观难看。对于分层摊铺的碾压,当坑槽下面层压路机难以作业时,可用振动夯充分夯实。
11.清理现场
坑槽修补完毕,对散落于路面的垃圾和废料全部清扫干净,运离现场集中堆放。
12.开放交通
作业结束后,待沥青混合料冷却至常温,则撤走路面安全设施,开放交通。
5.3.5施工质量标准
1.新补沥青混合料、AH-70沥青和乳化沥青均应符合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2.新补路面应比原路面略高,但新旧路面高差不能超过5mm。
3.新补路面与原路面应结合紧密,表面粗糙合适,且无泛油和离析现象。
4.新补路面应碾压密实,表面无轮迹。
5.新修补坑槽处渗水系数<50ml/min。
5.4红外线作业
利用红外线加热技术对坑槽等病害处治部位进行加热,再用铁铲和铁耙耙松表面混合料,铲除不用的旧混合料,添加新沥青混合料,最后压实路面。
5.4.1适应范围
适用于采用红外补路设备处治沥青路面常见的坑槽、龟裂、网裂、翻浆、修补不良以及小面积沉陷、松散、泛油、拥包等病害的热凿热补作业。
5.4.2材料要求
红外热补作业材料要求与微波加热要求相同,即采用同质修补的方法作业。
5.4.3施工机具
红外热补作业设备机具配备要求如表5.4.3所示。
5.4.4施工工艺
红外热补作业施工工艺除路面及沥青混合料加热设备与微波热补设备不同外(沥青混合料需在施工前一天晚上加热保温),其余均与微波热补作业基本相同,具体施工工艺参见5.3.4。
5.4.5施工质量标准
红外热补作业施工质量标准与前文5.2.5条要求相同。
5.5冷凿冷补作业
凿除需要处理的路面部分,然后用冷拌沥青混合料就行填补并压实。
5.5.1适用范围
适用于气温较低、雨雪季节或工期紧迫情况下沥青路面坑槽的修补作业,包括坑槽的临时性修补作业。
5.5.2材料要求
冷凿冷补作业材料采用全天候冷补沥青混合料。粘层油一般采用AH-70热沥青,临时性修补时则采用阳离子快裂型乳化沥青。沥青材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
5.5.3施工机具
冷凿冷补作业设备机具配备要求如表5.5.3所示。
5.5.4施工工艺
1.确定处治面积
确定坑槽修补面积时,处治面积一般为沿坑槽四周向外再扩大100mm以上的方
形范围。
2.凿除路面
处治范围确定好后,用风镐凿除处治范围路面沥青混凝土。凿除沥青混凝土时,沥青粘结层或封层等一并凿除,不留夹层,且保证坑槽底部平整。雨季临时性修补时可人工将坑槽周围松散部分凿除。凿除的废料应装车统一运离现场,不得随意弃于路边。
3.清理坑槽
先用铁铲、扫把清理松散混合料,再用鼓风机将槽内细小松散颗粒吹扫干净,若坑槽潮湿时还应吹干,保持坑槽干燥以确保修补质量。雨天临时性修补时坑槽不需吹干,只需清除松散混合料即可。
4.涂洒沥青
坑槽清理完毕在槽的四壁涂刷一道热沥青,坑槽底部也涂洒一层热沥青,热沥青的用量为0.8kg/m2左右。注意坑槽四壁不得漏涂,坑槽底部则应尽量涂洒均匀,但不宜过多。临时性修补时则涂洒乳化沥青,用量为0.4~0.6kg/m2。雨天修补则不用涂洒粘层油。
5.添加冷补料
将冷料倒入坑槽内,冷补料的松铺系数宜为1.30左右,确保冷补料压实后比原路面略高。
6.冷补料碾压
冷补料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先静压1遍,再振压3遍。静压1遍后,马上检查新补路面表面及新旧路面接缝处,对于缺料部位,应补充少许新料再进行碾压。
7.开放交通
坑槽修补完毕,对散落于路面的垃圾和废弃料全部清扫干净,运离现场集中堆放,然后撤走路面安全设施,开放交通。
5.5.5施工质量标准
1.新补沥青混合料、AH-70沥青和乳化沥青均应符合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2.新补路面应比原路面略高,但新旧路面高差不能超过5mm。
3.新补路面与原路面应结合紧密,表面粗糙合适,且无泛油和离析现象。
4.新补路面应碾压密实,表面无轮迹。
5.坑槽修补处渗水系数<50ml/min。
5.6喷射冷补作业
利用自动坑槽修补车自带的鼓风机喷出的高强空气流实现对坑槽内部的清洁,利用喷管喷射的沥青混合料直接修补坑槽。
5.6.1适用范围
适用于气温较低、雨雪季节或工期紧迫情况下沥青路面坑槽的修补作业,包括坑槽的临时性修补作业。
5.6.2材料要求
喷射冷补作业材料采用全天候冷补沥青混合料。粘层油一般采用热的乳化沥青,沥青混合料采用的粘结料为乳化沥青,临时性修补时则采用阳离子快裂型乳化沥青。乳化沥青材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
5.6.3施工机具
喷射冷补作业设备机具配备要求如表5.6.3所示。
5.6.4施工工艺
1.清洁坑槽
利用鼓风机喷出的高强空气流将坑槽内残留的松散粒料、杂物以及积水吹出坑槽外。
2.喷洒粘层油
在坑槽内裸露的底面和四壁上喷洒热的乳化沥青,要求喷洒均匀,不留空白,也不可流淌。
3.喷洒沥青混合料
通过喷管将沥青混合料喷洒到坑槽内。喷射时,从底层逐渐喷到表面,通过喷射压力,实现混合料的压实,这种喷射完成的修补面无需再进行碾压。为了保证维修效果,沥青混合料采用采用的粘结料为乳化沥青,集料通常采用的是4.75-9.5mm的单一粒径的洁净碎石。
4.喷撒石屑
在修补表面处均匀喷撒一薄层石屑。
5.开放交通
待维护人员和设备离开现场时即可开放交通。
5.6.5施工质量标准
1.乳化沥青均应符合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2.新补路面应比原路面略高,但新旧路面高差不能超过5mm。
3.新补路面与原路面应结合紧密,表面粗糙合适,且无泛油和离析现象。
4.坑槽修补处渗水系数<50m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