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破坏形式修复技术指南(一)
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破坏形式修复技术指南
前 言
为适应广东省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路面建设和养护工程质量,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于2005年立项开展了“广东省提高路面质量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根据其子课题“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关键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关单位编制了《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破坏形式修复技术指南》,供广大使用者参考。
本指南在全面总结广东省多年来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技术经验,深入分析当前沥青路面存在的各种病害及其成因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沥青路面各种典型破坏形式修复技术的适用范围、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对提高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水平,保证路面具备良好的使用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指南共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典型破坏型式类型及修复措施、裂缝修复技术、坑槽修复技术、松散修复技术、沉陷修复技术、车辙修复技术、拥包修复技术、泛油及抗滑性能不足修复技术、路面结构层排水不畅修复技术、桥面铺装修复技术、路面基层强度不足修复技术等。
1 总则
1.0.1 为提高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水平,保证路面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制定本指南。
1.0.2 本指南在总结广东省多年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技术经验,吸收国内外路面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1.0.3 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其余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可参考本指南执行。
1.0.4 基本要求
1.对沥青路面必须进行预防性、经常性和周期性养护。必须加强路况巡视,掌握路面的使用状况,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制定养护工程计划。
2.沥青路面的养护必须加强计划及施工管理,根据计划做好进度安排、人员组织、物资设备供应,确保养护工作按照计划实施。必须加强养护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必须加强沥青路面的养护经济核算和成本分析。
3.对各种路面病害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路面的结构类型、沥青混合料种类、维修季节交通量、天气条件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维修措施。
4.为防止病害发展和破损面积的扩大,对病害应及时进行处治。
5.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宜采用机械化养护,提高养护工程质量和服务水平。
6.对病害的维修事先应有周密的计划,做好材料准备,保证工序之间的衔接,对坑槽、沉陷、车辙、桥头跳车等需将原路面面层挖除后进行机械作业的病害,宜当日开挖当日修补。
7.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养护应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养护技术管理,逐步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采集路况资料,应用路面管理系统,正确评价路况,提出科学的养护对策。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展现代化的养护技术。
8.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必须贯彻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方针,制定技术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1.0.5 广东省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技术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维修技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
1.0.6 相关标准
广东省高等级沥青路面典型破坏形式修复,除按本指南的规定执行外,尚应遵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