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养护材料工艺百科 > 百科知识 > 正文

砌块、砖砌筑砌体

来源:网站编辑   作者:网站编辑   时间:2014年09月22日   浏览次数:1080   字体:

砌块、砖砌筑砌体

      五十七、砌块、砖砌筑砌体
     (一)砌缝砂浆不饱满
      1.现象: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竖缝内无砂浆(瞎缝);砌筑清水墙采用大缩口铺灰。缩口缝深大于2cm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
      2.危害:造成砌体的砌块间粘结不牢,砌块因砂浆不饱满而受力不匀,使墙体的抗剪强度降低。
      3.原因分析:
     (1)用推尺铺灰法砌筑。有时由于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
     (2)砌清水墙时,为了省去刮缝工序,采用了大缩口的铺灰方法,使砌体砖缝缩口深度达2~3cm,既减少了砂浆饱满度,又增加了勾缝工作量。
     (3)用干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标号。而干砖表面的粉屑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
      4.防治方法:
     (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2)改进砌筑方法,推广“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的砌筑方法。
     (3)严禁用干砖砌墙。冬季施工时,初冬季节白天正温时,也应将砖面适当润湿后再砌筑。

     (二)清水墙面游丁走缝
      1.现象:清水墙面出现了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匀,丁不压中,上下竖缝在留口后发生错位、搬家。
      2.危害:影响清水墙面的外观质量。
      3.原因分析:
     (1)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如砖长为正偏差,宽为负偏差,砌一顺一丁时,竖缝宽掌握不好,稍不注意产生游丁走缝。
     (2)开始砖墙摆砖时,未考虑开口位置对砖竖缝的影响,造成口的边线不在竖缝位置产生上下错位。
     (3)里脚手架砌外清水墙,需探身穿看外墙面的竖缝垂直度,砌至一定高度后,穿看墙缝不太方便.易产生误差,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游丁走缝。
      4.防治方法:
     (1)事先对到场砖尺寸实测,确定组砌方法和调整竖缝宽,应进行统一摆底层砖。
     (2)游丁走缝主要是丁砖游动所引起。因此砌筑中,强调丁压中,即丁砖的中线与下层条砖的中线重合。
     (3)沿墙面每隔一定间距,在竖缝处弹墨线,墨线用经纬仪或线坠引测。当砌至一定高度后,将墨线向上引伸.以作为控制游丁走缝的基准。
      五十八、砂浆问题
     (一)砂浆强度不稳定
      1.现象:常用砂浆中,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匀质性差。
      2.危害:造成砌体强度的不均衡。
      3.原因分析:
     (1)影响砂浆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计量不准。由于砂的含水量的变化和运料途中丢失,使砂浆用砂量低于规定量。
     (2)水泥混合砂浆中塑化材料的掺量,对砂浆强度十分敏感,塑化材料如超过规定用量一倍,砂浆强度约下降40%。但施工中为改善砂浆和易性,塑化材料掺量常常超过规定用量,因而降低了砂浆的强度。
     (3)砂浆搅拌不匀,使塑化材料未散开,水泥分布不均匀,影响砂浆的匀质性及和易性。
     (4)在水泥砂浆中掺加微沫剂,由于管理不当,微沫剂超过规定掺用量,严重地降低了砂浆的强度。
     (5)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方法和强度取值等不标准,使测定的砂浆强度,缺乏代表性。
      4.防治方法:
     (1)严格控制砂浆的配合比和从严进行计量工作。
     (2)塑化剂(石灰膏,电石膏及粉煤灰)一般为湿料,计量称重困难。为严格控制用量,可将塑化材料调成标准稠度,进行称重计量,再折成标准容积,定期抽查核对。
     (3)不得用增加微沫剂掺量等方法来改善砂浆的和易性。
     (4)改善砂浆搅拌方式,使其搅拌均匀,一般先用部分砂、水和全部塑化材料搅拌均匀,至不见疙瘩为止,再投人其余的砂子和全部水泥。
     (5)按标准进行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和强度取值。

     (二)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
      1.现象:
     (1)砂浆和易性不好、保水性差,砌筑时铺摊和挤浆都较困难,影响砂浆与砖的粘结力,且易产生沉淀和泌水。
     (2)灰槽中砂浆沉底结硬,无法砌筑。
      2.危害:易造成砌缝砂浆不饱满和砌体粘结强度降低。
      3.原因分析:
     (1)低标号水泥砂浆由于水泥用量少,砂颗粒间摩擦力较大,砂浆和易性较差,砌砖时,挤浆压薄灰缝十分费劲,且由于没有足够胶结材料起悬浮支托作用,砂浆容易产生沉淀和表面泛水。
     (2)掺入水泥混合砂浆中的塑化剂质量差。
     (3)水泥标号高,砂子过细。不按施工配合比计量,搅拌时间短,拌和不均匀。
     (4)拌好的砂浆存放时间过久。使砂浆沉底结硬。
     (5)规定时间砂浆未用完,隔日加水捣碎拌和后继续使用。
      4.防治方法:
     (1)低标号砂浆必须使用混合砂浆。使用混合砂浆确有困难,可掺水泥用量5%~10%的粉煤灰,达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目的。
     (2)不宜使用标高过高水泥和过细砂拌制砂浆。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保证搅拌时间。
     (3)拌制砂浆加强计划性,保证规定时间内用完,杜绝隔日砂浆不经处理继续使用的现象。

     (三)勾缝砂浆粘结不牢
      1.现象:勾缝砂浆与砌体结合不良,甚至开裂和脱落。
      2.危害:影响砌体的外观质量。
      3.原因分析:
     (1)砌筑或勾缝砂浆所用砂子含泥量过大,造成强度降低影响石(砖)和砂浆间的粘结。
     (2)砌体的灰缝过宽,操作时一次成活,勾缝砂浆因自重过大引起滑坠开裂。勾缝砂浆硬结后,由于雨水或湿气渗入更促使勾缝砂浆从砌体上脱落。
     (3)砌石(砖)过程中未及时刮缝,影响勾缝挂灰;从砌筑到勾缝,其间停留时间过长,灰缝内有积灰。勾缝前未清扫干净。
     (4)勾缝砂浆水泥含量过大,养护不及时,发生干裂脱落。
      4.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勾缝砂浆配合比,禁止使用不合格材料,宜使用中砂、粗砂。
     (2)勾缝砂浆的流动性一般控制在4~5cm。
     (3)凸缝应分两次勾成,平缝应顺石(砖)缝进行,缝与石(砖)面抹平。
     (4)勾缝前要进行检查,如有孔洞应填塞适量石块修补,并先洒水湿缝,刮缝深度宜大于2cm。
     (5)勾缝后早期应洒水养护,以防干裂、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