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浅基工程质量标准
桥梁浅基工程质量标准
二十一、桥梁浅基工程质量标准
(一)砌筑基础
1.外观质量标准
(1)砌体砂浆必须嵌填饱满、密实。
(2)砌体灰缝整齐均匀,缝宽符合要求,勾缝小得空鼓、脱落。
(3)砌体分层砌筑必须错缝,交接处咬扣应紧密。
2.实测实量质量标准
砌筑基础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1-10规定。
(二)混凝土基础
1.外观质量标准
(1)水泥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必须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混凝土表面平整,不得有蜂窝、露筋等现象,如有硬伤、掉角等缺陷应修补完好。
2.实测实量质量标准
现浇混凝土基础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2-11规定。
二十二、现场钻孔灌注桩吊放钢筋笼入孔时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钢筋笼碰坍桩孔
1.现象:吊放钢筋笼入孔时。已钻好的孔壁发生坍塌。
2.危害:施工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时埋住钢筋笼。
3.原因分析:
(1)钻孔孔壁倾斜、出现缩孔等孔壁极不规则时,由于钢筋笼入孔撞击而坍孔。
(2)吊放钢筋笼时。孔内水位未保持住坍孔。
(3)吊放钢筋笼不仔细,冲击孔壁产生坍孔。
4.预防措施:
(1)钻孔时,严格掌握孔径、孔垂直度或设计斜桩的斜度,尽量使孔壁较规则。如出现缩孔,必须加以治理和扩孔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要始终维持孔内有足够水头高。
(3)吊放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中心,并竖直插入。
5.治理方法:同“一、(一)”的治理方法。
(二)钢筋笼放置的与设计要求不符
1.现象:钢筋笼吊运中变形。钢筋笼保护层不够。钢筋笼底面标高与设计不符。
2.危害:使桩基不能正确承载。造成桩基抗弯、抗剪强度降低。桩的耐久性大大削弱等。
3.原因分析:
(1)桩钢筋笼加工后,钢筋笼在堆放、运输、吊人时没有严格按规程办事,支垫数量不够或位置不当,造成变形。
(2)钢筋笼上没有绑设足够垫块,吊人孔时也不够垂直,产生保护层过大及过小。
(3)清孔后由于准备时间过长。孔内泥浆所含泥砂,钻渣逐渐又沉落孔底,灌注混凝土前没按规定清理干净,造成实际孔深与设计不符,形成钢筋笼底面标高有误。
4.预防措施:
(1)钢筋笼根据运输吊装能力分段制作运输。吊入钻孔内再焊接相连接成一根。
(2)钢筋笼在运输及吊装时,除预制焊接时每隔2.0m设置加强箍筋外,还应在钢筋笼内每隔3.0~4.0m装一个可拆卸的十字形临时加强架,待钢筋笼吊入钻孔后拆除。
(3)钢筋笼周围主筋上,每隔一定间距没混凝上垫块或塑料小轮状垫块,使混凝上垫块厚和小轮半径符合设计保护层厚。
(4)最好用导向钢管固定钢筋笼位置,钢筋笼顺导向钢管吊入孔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符合设计要求,还可保证钢筋笼在灌注混凝土时,不会发生偏离。
(5)做好清孔,严格控制孔底沉淀层厚度,清孔后,及早进行混凝土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