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养护材料工艺百科 > 百科知识 > 正文

雨水口(收水口)及支管质量通病及防治

来源:网站编辑   作者:网站编辑   时间:2014年09月18日   浏览次数:1763   字体:

雨水口(收水口)及支管质量通病及防治

      十三、雨水口(收水口)及支管质量通病及防治
      下面主要对偏沟式雨水口通病给予分析。

     (一)雨水口位置与路边线不平行或偏离道牙
      1.现象:
     (1)雨水口位置歪斜,外边线与路边线有夹角,见图1-5-4。
     (2)雨水口外井墙吃进道牙底或远离道牙,见图1- 5-5。
      2.原因分析:
     (1)在道路测量放线中,雨水口的外边线与道牙的内边线未能协渊一致.即两边线应平行而不平行,呈图l-5-4状态;两边线的间距应是一个定数,而偏离,呈图1-5-5状态,或呈相反方向吃进牙底。
     (2)在操作人员砌筑过程中,偏离测量所给定的位置,而测量校验工作又未跟上。
      3.危害:
     (1)雨水口位置与路边线不协调,从外观质量上看,路容不整齐。
     (2)偏沟式雨水口距离道牙愈远,对进水功能影响愈大,易造成路边积水。如果池口吃进牙底,雨水口井圈将会跨空。易被车载压断。
      4.治理方法:
     (1)凡是设有雨水口的道路边线,应该使用经纬仪定出路边基准线,雨水口位置,完全以此基准线控制。
     (2)在砌筑撂底时,应校核池口外边线与基准线是否平行,是否符合距道牙内边线的距离。
     (3)在雨水口砌筑过程中。测量人员应随时校核位置桩的准确性。
     (4)道牙位置也应按测设的基准线安栽。

     (二)雨水口内支管管头外露过多或破口朝外
      1.现象:
     (1)雨水口池口内支管管头外露少则2~3cm,多则10余cm。
     (2)支管被截断的破口外露在池口内。
      2.原因分析: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不了解管头外露过长和破管口外露的害处,或因管理上的疏漏,交底不清。检查不严。
      3.危害:当前对雨水口内积物的清理。还多用人工持长把折成约60度弯的铁锹掏挖,如管头外露过长将会影响下锹操作,破口朝外影响管端强度和外观质量。
      4.治理方法:
     (1)砌筑雨水口时,应将支管截断的破口朝向雨水口以外,用抹带砂浆做好接口;完整的管头与井墙齐平。
     (2)已造成破口外露或管头外露过长,应将长出井墙的管头切齐,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将管口修好。

     (三)支管安装不直顺、反坡、错口
      1.现象:支管安装横向有弯曲、错口,纵向有波浪、错口,甚至有倒坡现象。
      2.原因分析:
     (1)轻视对雨水口支管的施工质量,施工操作草率。
     (2)一条支管分两次或三次施工,在第二或三次安装时,没有与已埋管中线对准,与纵坡取其一致,造成折弯或反坡或错口。
      3.危害:支管倒坡降低泄水功能,其弯曲和错口,容易堵塞,给养护疏通造成困难。如有严重堵塞,要穿竹片进行疏通。如有弯曲和错口,竹片难以穿过。
      4.治理方法:
     (1)对雨水口支管的施工,要和小管径管道施工一样,用“四合一”稳管方法,对管道纵坡、管道直顺度、管内底高程、管内底错口等质量指标也要进行控制。
     (2)如属二次以上接长,要预先测设好整段管线的中线、高程、坡度,当第二次或第三次延续接长时,应从已埋管内校核中线位置、高程、纵坡,就可避免倒坡、曲弯现象的发生。

      十四、道路砌体砌筑附属构筑物质量通病及防治
      道路工程的附属构筑物中,涵台、翼墙、挡墙、护坡、水簸箕等砖石砌体,往往在重主体轻附属的思想指导下,质量粗糙,存在着种种质量通病。
  
     (一)砌体砂浆不饱满
      1.现象:丰要表现在浆砌块、片石的砌体上。块、片石块体之间有空隙和孔洞。
      2.原因分析:卧浆不饱满或干砌灌浆.在石块之州缝隙小或相瓦贴紧的地方便灌不进砂浆。
      3.危售:石块与石块之间未全部由砂浆包裹,不能使砌体体完全结合成整体,将降低整体强度。承重构筑物、溥弱部分有埘塌倾覆的危险。护坡、护底有断裂卜下沉的可能。
      4.治理方法:浆砌块、片石应座浆砌筑,立缝和石块川的空隙应用砂浆填捣密实.石块应完全被密实的砂浆也裹。时砂浆应具有一定稠度(用稠度仪测定3~5cn),便于与石面胶结。严禁于砌灌浆。

     (二)砌体平整度差,有通缝
      1.现象:砌体外露面高低不平,超出平整度标准要求。有两层以上的通缝。
      2.原凶分析:
     (1)不注意选择外露面平整的石料。
     (2)砌筑石料小面朝卜小稳定,当砌上层时,下层移动。
     (3)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未按丁顺相间和压缝砌筑,有通缝,侧立石块易受挤压移化。
     (4)当日砌筑高度过高,卜层尚未凝固,承受不住上层的压力,局部石块外移。
     (5)放线小当。线位不在一个平面上,多反映在护坡和锥坡上。
      3.危害:主要影响外观和量测质量,承重砌体过分凹凸不平,影响受力。
      4.治理方法:
     (1)应注意选择一侧有平面的石料,片石的中部厚度最小边长不应小于15~m,块石宽厚不应小于20cm,以保证砌筑稳定。
     (2)应丁顺相间压缝砌筑,一层丁石,一层顺石,至少两顺一丁。丁石应长于顺石的1.5倍以上,上下层交叉错缝不小于8cm。
     (3)当日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2m。
     (4)测量放线人员,应随时检查砌筑面(立面、坡面、扭面)线位的准确度。

     (三)砌体凸缝和顶帽抹面空裂脱落
      1.现象:砌石工程所勾抹的凸缝和砖石砌体的顶帽抹面出现裂缝、空鼓,甚至脱落。
      2.原因分析:
     (1)砌石工程所勾抹的凸缝和砖石砌体顶面的水泥砂浆抹面。没有进行洒水养生,或勾缝抹面的基底干燥。原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蒸发或被干燥的基底吸干,水泥砂浆中的水泥来不及完成水化热硬化,便干燥、收缩一裂缝一空鼓,以致脱落。
     (2)勾缝的基底上未搂出凹进的缝隙,等于一薄层砂浆浮贴在平整的墙面上,与底基结合不牢。
      3.危害:勾缝和抹面是为了构筑物的牢固和美观,裂缝、空鼓、脱落,将影响外观质量,降低砌体牢固程度。
      4.治理方法:
     (1)在砂浆勾缝和抹面的底基上应该洒水浸湿,砖面要有足够的水分浸透。
     (2)顶帽抹面,墙面抹面或勾缝,在大气干燥和阳光曝晒下应洒水养生,以保证其硬化所需的水分。
     (3)砌石工程在砌筑过程中应随时将厌缝搂出一定深度,便于勾缝砂浆与墙面紧密结合。

     (四)护坡下沉、下滑
      1.现象:浆砌或于砌片石护坡.局部F沉或卜部下滑裂缝。
      2.原因分析:
     (1)护坡下沉主要是护砌基底不实。
     (2)下部下滑主要是坡脚基础下沉或未做基础。
      3.危害:破坏了护坡砌体的整体性,受雨水冲刷会造成护坡更大的损坏面,或引致路基的坍塌。
      4.治理方法:
     (1)护坡基础应该是经分层碾压密实削出的坡基。如属于培土或砂砾填筑的坡基,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下拍打或震压密实,不应在松土边坡上砌筑护坡。
     (2)护坡坡脚应该按设计所给定的基础型式和要求施作基础。

     (五)安装预制挡墙帽石松动脱落
      1.现象:砖石和预制混凝土蘑菇石挡墙的预制安装帽石稍有外力碰撞,即易松动脱掉。
      2.原因分析:安装预制挡墙帽石都是水泥砂浆卧底,易松动脱掉的原因:
     (1)砂浆不饱满或砂浆标号过低。粘结力小。
     (2)帽石底面与底层过于,砂浆水分被吸掉,达不到要求强度,不能使上下面拉结紧密。
     (3)在易碰撞的挡墙端头和路口处只靠砂浆拉结,抵抗不住车辆的碰撞。
      3.危害:帽石的松动脱落,破坏挡墙的整体性,影响路容观瞻。
      4.治理方法:
     (1)根据地段的需要,应尽可能取用标号较高的砂浆,且应搅拌均匀。做到砂浆饱满。
     (2)预制帽石砌块和底基都应用水洇湿洇透。以保证砂浆有足够的水化热所需要的水分,并能发挥水泥浆的粘结作用。
     (3)如在易撞击的部分。诸如路口,挡墙端头,应采取现浇混凝土的办法,如加设锚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