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养护材料工艺百科 > 百科知识 > 正文

什么是预防性养护

来源:网站编辑   作者:网站编辑   时间:2014年10月28日   浏览次数:1335   字体:

什么是预防性养护

    “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按照这个说法,预防性养护就属于“上医”。而以学术沙龙的形式研讨预防性养护问题,不仅是中国公路行业的第一次,也是学术探讨的一次全新尝试,这为公路技术进步,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2009年11月12日,首届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学术沙龙举行,主题是预防性养护。所谓沙龙,就是要大家自由发言,各抒己见,不同的观点可以在沙龙上展开讨论、辩论,甚至争论,目的是探索、是发现、是创新。参加沙龙的代表,都是行业养护方面的专家,有来自各省市管理局的领导,有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还有从事养护的企业家。专家提出的观点可能是成熟的,也可能是有待研究与完善的,但必将对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以下就是一组来自学术沙龙代表的发言集萃。

  “不是廉价的落后技术”

  倪富健(东南大学 教授)

  公路的养护管理是个大问题,因为它涉及的资金投入非常大,再加上中国的地区差异大,增加了养护工作的难度。所以,举办这样的学术交流非常有必要。首先要感谢中国公路学会养护管理分会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在这次的沙龙中,我首先抛砖引玉,讲几个养护上的观点。

  预防性养护的概念。预防性养护,不能简单理解成一种廉价的、比较简易、落后的技术。预防性养护应该像我们人一样,在某一个阶段需要进行营养的补充。对路面和桥梁也是一样,比如我们需要罩面,是需要5厘米还是10厘米呢?我们不能简单地作一个微表处的处理。所以预防性养护的概念,现在有必要很好地认识它,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便宜的技术,应该说它是为了更好地延长使用寿命的技术。

  中国的地区分布很广,自然气候差异非常显著, 我们应该开展地区性的养护技术研究。同样是裂缝问题,在东北和西北,在南方和北方,它的危害性、处理技术和施工要求都有很大的差异。现在在美国,各个州都有不同的技术指南,而不是全国统一性的。

  养护行业。我们的业主单位、工业界、学术界,这三方面不是很协调,这种不协调影响了技术推广。目前,我们感觉到,工业界和学术界很热闹,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主管部门的疑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的推广。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三方能够坐在一起进行这个交流,这是非常必要的。以上是我表达的个人的观点,谢谢。

  “成本不宜简单化”

  曾赟(公路养护与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研究员)

  我很赞同倪教授的观点,我想对预防性养护的价格成本进行一下补充。关于预防性养护的成本高低,要看你是从什么样的方式去考虑。在国外大部分采取的用全寿命成本这种思路去考虑成本、价格。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成本是便宜的;如果单从一个季度本身去考虑,就不具备可比性。这和我们自身的体制有很大关系。一届领导在任四五年,在这段时间内,养护的资金与他的投资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分析用什么样的技术、措施的时候,可以和投入的资金相结合,资金投入的大小可以考虑用全寿命的成本进行养护,使得我们的投入最小,得到的效果最佳。这是我对倪教授观点的一个补充。

  “是技术是理念也是政治”

  祖熙宇(辽宁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副局长 高工)

  听了专家的发言,我受到很多的启发,感觉肩负的养护责任很大,压力也很大,养护事业发展是很艰难的,养管分会成立后,我个人觉得这种局面正在有所改善,我们有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从更高的层面上,从正面的角度和积极的方面来研究养护管理工作,通过交流让大家正视行业中的问题和现状,贴近行业的热点,把握前沿的发展方向,找准目标,开拓大家的视野。在这样和谐的氛围里,大家应共同努力,提升我们的行业影响力,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认可,使我们的公路养护行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预防性养护确实是一个热门的话题,预防性养护作为公路养护上的一个主要手段,我理解它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首先,它是一项技术。最早这个概念是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来的,主要是针对在路面还未发生或者说刚刚开始发生损坏的时候采取一些必要的养护措施以延长使用寿命。关键是把握住最佳的养护时机,采取最佳的方案,适用于最佳的路段。这些都是我们一直在谈论的问题。现在我们采取的措施也比较多,像微表处、稀浆封层、碎石封层,还有现在辽宁省用的纤维封层、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等等,可能都是在封层和罩面类做文章,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材料,这样可以组合成几十种。

  第二,它是一种理念。目前,完全去套用这种技术概念,在我们的现实条件下运用还存在着局限性,所以我觉得应该把预防性养护当做一种理念。我们的养护规范在开篇总则中讲到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我们的管理工作一直强调要治早、治小,这是一项技术政策,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沿用的。所以我认为预防性养护的理念和我们以前提倡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只是现在更加系统、完善了。预防性养护从技术上看,必须是对一条比较好的路面进行的养护方法,但从现实看,我们现在的路面状况不一,那损坏比较严重的路怎么办呢?路上的设施,包括路堤、路面、桥涵、绿化面等,都存在着预防性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把这种技术性的概念上升成一种理念,把内涵进一步扩大,更利于现阶段指导我们的工作。面对老路的养护,它们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错过了预防性养护的时机,但也仍然存在着预防性的问题,即如何使病害不进一步扩展、进一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也该是预防性养护的一个概念。

  第三,预防性养护应该是一项政治。在行政层面上确定一些技术状况指标,也就是路面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时必须要进行养护。

  “首先还是一个理念”

  沈忠仁(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总工程师 高工)祖局长谈到的几个问题都是围绕着预防性养护话题来讲的。我个人认为预防性养护首先还是一个理念,与这个理念相关联的才是怎么样解决问题的“技术”。但并不是简单的几项技术就可以叫做预防性养护,像稀浆封层、微表处等等,它们都只是预防性养护中针对路面问题的技术手段之一。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应该是比较大的,路面、绿化、交通工程、桥梁、隧道、机电设备等等,都可以归纳到预防性养护的概念里,所以,技术是要根据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道路条件不断发展的。预防性养护要想延续下去,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我有个想法,我们以前在工程计划中有大中修工程、改建工程,分别都有对应的资金投放,我们是否可以把预防性养护这个理念放在中修工程中去,这样可以得到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我个人很同意祖局长的意见,应该把预防性养护的含义做更完整、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很好地运用到我们的行业中,真真正正地实施预防性养护,这是项长期的工作。

  “措施也要人性化”

  曾赟( 公路养护与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研究员)

  我谈一下高速公路的养护。在可预见的两三年后,我们新建高速公路也就是大建设将告一段落,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养护和管理问题。进入到养护和管理阶段时,从技术角度来说可能有几个方面要搞。一个就是我们这次沙龙的主题:预防性养护。我们新修的或者是近几年修的路,质量都还是不错的,现在的路况也很好,那么,如何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就涉及到了预防性养护问题。所谓预防性养护,就是指路还没有出现病害之前进行的养护。在预防性养护中,我觉得从技术方向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采取的技术措施或是技术方法使对交通的影响达到最小;二是采取的技术措施要人性化;三是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社会进步的发展,技术也要相应地提高。要体现出环保、人的舒适性、安全性,我们的技术措施应该为这三个方面服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是技术的引进还是创新,都该在这些方面多下些功夫。这是针对近期修建的道路的养护提出的。

  对于早期道路的养护,我们面临的是大修、改建甚至是扩建的问题,对于这样的路,比较大的挑战是缺乏设计标准和验收标准,所以套用了新修路的弯沉等标准。事实上用弯沉控制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加工改造完成后,有些系数要大得多,用弯沉控制,经常会控制不住。这样的话,投入成本就会很大,但高投入并不表明道路就不会出问题,也就是说这些标准已经不适合当前道路的发展、养护的需求。

  在道路的大修中,还要考虑资源的利用,就是再生的问题。不管采用哪种形式的再生,只要采用,那一定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但是对于再生的措施,由于这是一项新的技术,所以各地了解和认识都不是很到位,甚至持怀疑态度,所以宁愿采用原有的技术,以为这样会保险一些,事实证明采用原有的技术并不一定就保险。比如在路面结构上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所以,再生的不一定就比新的材料差,这些都是有很多实例去验证的,在这里就不多谈了。我只是想说,有些认识上的误区或者障碍直接影响着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所以我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和例子,把好的东西让大家共同分享。

  “必须改变考核方式”

  沈忠仁(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总工程师 高工)

  刚才曾院长谈到的预防性养护廉价和简单的问题,我认为,技术是不是简单,这个没有太大的障碍,因为新的预防性养护的技术机电化水平很高,包括稀浆封层、微表处等等这些技术比过去传统的修护技术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在这些地方应该没有太大的障碍。问题是在投资上,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廉价问题上。事实上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当要做预防性养护时,这笔钱到底是该花还是不该花,这是一笔不小的钱,这里面起码有个观念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考核问题。

  政府、公众对路是以怎么样的指标来考核的呢?联想到2002年,我们去澳大利亚考察时,他们介绍说,对公路每年的考核,其中有一个指标就是降低社会运输的成本多少,作为他交通部门的一个业绩;另一个指标就是减少交通事故。这就超越了我们目前行业自身的比较单一的考核。

  不一样的考核指标就带来了趋向性投入。预养护是在道路还没有完全破坏的时候提前投入,我们算的是周期成本,各级政府领导单位看的是现阶段效果,在现阶段路还不是很烂的时候,是不是需要花钱呢,这在预算中就出现了矛盾。如果我们的考核方式变了以后,或许会看到,这样的投入不论是从工程本身看,从长远看,还是从社会的效益看,都是划算的,这个问题就好办了,但这个过程可能要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