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养护材料工艺百科 > 百科知识 > 正文

装饰工程的质量缺陷及防治

来源:网站编辑   作者:网站编辑   时间:2014年09月23日   浏览次数:946   字体:

装饰工程的质量缺陷及防治

      六十七、装饰工程的质量缺陷及防治
      抹灰工程,装饰抹灰工程,饰面工程,这些装饰工程中常因材料及操作的问题产生下述一些质量通病。
     (一)通道地面空鼓
      1.现象:陶瓷锦砖、劈离砖、缸砖地面、预制水磨石、大理石地面铺装,用小锤敲击,有些地方有空鼓声。发生起拱甚至个别脱落。
      2.危害:饰面砖、板与基层分离,投入使用后易发生预制块开裂或脱落。
      3.原因分析:
     (1)基层清理不干净或浇水湿润不够,水泥素浆结合层涂刷不均匀或涂刷时间过长,致使风干硬结,造成面层和垫层一起空鼓。
     (2)垫层砂浆应为干硬性砂浆。如果加水较多或一次铺得太厚,压不密实,易造成面层空鼓。
     (3)板块背面浮灰没刷净和用水湿润,影响粘结效果或操作质量差,锤击不当;或粘铺后,过早被踩踏。
      4.预防措施:
     (1)地面基层清理必须认真,并充分湿润,以保证垫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垫层与基层的纯水泥浆结合层应涂刷均匀,不能用撒干水泥面后,再洒水扫浆的做法。因该法使纯水泥浆拌和不均匀,水灰比不准确,必定影响粘结效果,而造成局部空鼓。
     (2)板块背面浮土杂物必须清理干净,并刷水事先湿润。待表面稍晾干后,再进行铺设。
     (3)垫层砂浆应用1∶3~1∶4干硬性水泥砂浆.铺设厚度以2.5~3cm为宜,如遇基层较低或过凹时,应事先抹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铺放石板时,比地面线高出3~4mm为宜。
     (4)石板块作初步试铺时,用橡皮锤敲击,既要达到铺设高度。也要使垫层砂浆平整密实,根据锤击的空实声,搬起石板块。增减砂浆,浇一层水灰比为0.5左右的素水泥浆,再安铺石板块,四角平稳落地。锤击时不要砸边角,垫木方锤击时.木方长度不得超过单块石板块的长度,电不要搭在另一块已铺设的石板块上敲击,以免引起空鼓。
     (5)板块铺设24h后,应洒水养护1~2次,以补充水泥砂浆在硬化过程中所需的水分。保证板块与砂浆粘结牢固。
     (6)灌缝前,应将地面清扫干净.把板块上和缝内松散砂浆,用开刀清除掉,灌缝应分几次进行,用长把刮板往缝内刮浆,务使水泥浆填满缝子和部分边角不实的空隙内。灌缝后24h,再浇水养护,然后覆盖锯末等,保护成品进行养护。养护期间禁止上人走动。
      5.治理方法:
     (1)对拱起及大面积空鼓处的饰面砖,掀起后,重新按要求进行粘铺。
     (2)对空鼓较小的部分,可在砖块下补注水泥浆,再用锤击敲实。

     (二)通道接缝不平,缝宽不匀
      1.现象:大理石、水磨石地面铺设往往会在宽度变化,梯道相接处出现接缝不平或纵、横方向缝宽不均情况。
      2.危害:造成地面实测实量项目合格率偏低,外观不美观。
      3.原因分析:
     (1)板块本身有厚薄、宽窄、窜角、翘曲等缺陷.事先挑选不严,使铺设后在接缝处产生不平,缝宽不均现象。
     (2)地面铺设后。成品保护不好,在养护期内上人过早,板缝也易产生板差。
     (3)板块直角角度偏差较大,造成接缝宽窄不均匀。
      4.治理方法:
     (1)用“品”字法挑选合格产品,剔除不合格品;对厚薄不匀的板块,采用厚度调整器在背面抹砂浆,调整板厚。
     (2)必须由专人负责统一引入标高线,通道内应四边取中,在地面上弹出十字线(或在地面标高处拉好十字线)。铺设时,应先安好十字线交叉处最中间的一块,作为标准块;如以十字线为中线时,可在七字线交叉点对角安设二块标准块。标准块为整个通道的水平标准及经纬标准.应用90。角尺及水平尺细致校正。
     (3)安放标准块后应向两侧和后退方向顺序铺没,随时用水平尺和直尺找准,缝必须拉通线,不能有偏差,铺设时分段分块尺寸要事先排好定死,以免产生游缝、缝宽不匀和最后一块铺不上等现象。
     (4)石板应事先套尺检查.并将有翘曲、拱背、宽窄不方正等缺陷的挑出不用,或在试铺时认真调整,用于适当部位。

     (三)通道饰面砖缝隙不顺直,纵、横缝错缝
      1.现象:劈离砖、缸砖、陶瓷锦砖等饰面砖地面存在纵、横缝不直顺,发生纵横砖块错缝的现象。
      2.危害:影响饰面砖地面的外观质量。
      3.原因分析:
     (1)贴铺时.拨缝不认真。
     (2)饰面砖的尺寸,角度不规整;或选料不严。
     (3)贴铺时,未及时检查调整。
      4.治理方法:
     (1)铺贴前,对陶瓷锦砖进行挑选,同一通道部位使用的陶瓷锦砖长、宽尺寸必须相同,不合格的产品应剔除。
     (2)揭纸后,拉线用开刀把缝隙拨直、拨匀。
     (3)坚持按水平标高线,拉纵向、横向线进行检查,发现错缝,立即纠正。

     (四)梯道、台阶踏步宽度和高度不均
      1.现象:梯道、台阶踏步宽度不等宽.其踏步高度各级不一致。
      2.危害:使行人上下时,出现一脚高、一脚低的情况,既不方便舒适,又不美观。
      3.原因分析:
     (1)结构施工阶段,踏步的高宽尺寸偏离设计值较大,装饰表面时又未认真的弹线操作,而是随高就低地进行。
     (2)虽弹了斜坡线,但没注意将踏步高和踏步宽等分一致。
      4.预防措施:
     (1)加强梯道、台阶在结构施工阶段的复查工作,使踏步的高度和宽度尽可能一致,偏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
     (2)为确保踏步的位置正确和宽、高度尺寸一致,抹踏步面层前。应根据平台标高和通道地面标高,先在侧面墙上弹一道踏步标准斜坡线,然后根据踏步级数将斜线等分,根据斜线上的各点位置。抹前对踏步进行适当处理,使踏步抹后其阳角正是斜线上各等分点。
      5.治理方法:对于踏步高度和宽度偏差较大的,或外观质量严重不良的梯道、台阶,应做翻修处理,然后按预防措施的(2)项要求重新抹面。

     (五)踏步阳角处裂缝、脱落
      1.现象:踏步在阳角处裂缝、脱落.或在踏步面上有通长裂缝,然后沿阳角上下剥落。
      2.危害:成为踏步的薄弱环节,在自然条件影响下,使踏步造成破损。
      3.原因分析:
     (1)踏步抹面(或抹底下粗糙层时)、基层较干燥.致使抹面(或底下粗糙层)的砂浆失水过快,造成日后开裂、空鼓、剥落。
     (2)基层清理不平净,表面有浮灰等杂物降低了粘结力。
     (3)抹面砂浆过稀,在踏脚板部位砂浆产生滑坠现象。特别是一次抹的过厚更易产生,削弱了与基层的粘结效果,成为裂缝,空鼓和脱落的隐患。
     (4)抹面操作顺序不当。若先抹平面(踏脚板),后抹立面(踢脚板),则平、立面的结合不易紧密牢固,往往存在一条垂直的施工缝.经频繁走动,容易造成阳角裂缝、脱落等缺陷。
     (5)踏步抹面后养护不够或不养护,或开放交通过早,造成裂缝、掉角、脱落等。
      4.预防措施:
     (1)踏步抹面(或抹底糙)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并充分洒水湿润,最好提前一天进行洒水湿润。
     (2)抹前应先刷一道素水泥浆结合层,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之间.并严格做到随刷随抹。
     (3)砂浆稠度应控制在3.5cm左右。
     (4)一次抹面厚度应控制在1cm之内。踏步平、立面的施工顺序应先抹立面,后抹平面,使平、立面的接缝在水平方向。并应将接缝搓压紧密。
     (5)抹面(或底糙)完成后应加强养护。养护天数为7~14昼夜,养护期间应禁止行人上下。

     (六)抹面工程或装饰抹灰工程的水泥砂浆饰面空鼓、裂缝
      1.现象:水泥砂浆修饰抹面,用小锤敲击发出空鼓声,并产生裂缝。
      2.危害:抹面与底层问未结合、脱开,当气温变化或水浸润时,会产生部分饰面剥落。
      3.原因分析:
     (1)基层处理不好,清扫不干净,墙面浇水不透或不匀,影响底层砂浆与基层的粘结性能。
     (2)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跟得太紧。
     (3)夏季施工砂浆失水过快或抹灰后没有适当浇水养护,或没有喷涂养护剂。
      4.防治方法:
     (1)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脚手等孔洞填充堵严,凸出较大处,事先剔平刷净;蜂窝、凹洼、缺棱掉角处,应先刷一道1∶4(107胶与水的比)的胶水溶液,再用1:3水泥砂浆分层修补;基层墙面应在施工前一天浇水.要浇透浇匀。让基层吸足一定的水分.以抹上底子灰后,用刮杠刮平,搓抹时砂浆还很潮湿柔软为宜。
     (2)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墙面,抹灰前应先涂刷一道107胶素水泥浆粘结层,增加与光滑基层的砂浆粘结能力,又可将浮灰事先粘牢于墙面上,消除砂浆与基层粉块状隔离因素,避免空鼓裂缝。
     (3)夏季应避免在日光下进行抹灰。罩面成活后第二天应浇水养护,并坚持养护7d以上。

     (七)贴面砖空鼓、脱落
      1.现象:贴铺好的饰面用小锤等敲击,有空鼓声,甚至有铺贴墙上的饰面砖发生脱落。
      2.危害:饰面砖有空鼓,表明其与基层有分离,在砖自重作用下,极易产生脱落。
      3.原因分析:
     (1)由于贴面砖的墙饰面层自重大,使底子灰与基层之间产生较大的剪应力,粘贴层与底子灰之间也有较小的剪应力。如果基层表面偏差较大,基层处理或施工操作不当,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很差,面层就产生空鼓,甚至从墙上脱落。
     (2)砂浆配合比不准,稠度控制不好,砂子中含泥量过大,在同一施工面上,采用几种不同的配合比砂浆,引起不同的干缩率而开裂、空鼓。
     (3)饰面层各层长期受大气温度的影响,由表面到基层的温度梯度和热胀冷缩,在各层中也会产生应力,如果面砖粘贴砂浆不饱满,面砖勾缝不严,雨水渗透后受冻膨胀和上述应力共同作用,使面层受到破坏。
      4.治理方法:
     (1)在结构施工时,外墙应尽可能按清水墙标准,做到平整垂直,为饰面工程创造良好条件。基层处理详见“抹面工程装饰抹灰工程的水泥砂浆饰面空鼓、裂缝”预防措施(1),(2)。
     (2)面砖在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并隔夜用水浸泡,晾干后(外干内湿)才能使用。否则,未浸泡的干面砖,会吸掉砂浆中的水分,易减弱粘结力;面砖浸泡后没晾干。湿面砖表面附水,使贴面砖时产生浮动,都能导致面砖空鼓。
     (3)粘面砖砂浆要饱满,但使用砂浆过多,面砖也不易贴平,如果多敲,会造成浆水集中到面砖底部或溢出,收水后形成空鼓。
     (4)在面砖粘贴过程中,要做到一次成活,不宜多动,尤其是砂浆收水后纠偏挪动,容易引起空鼓。粘贴砂浆一般可采用1∶0.2∶2混合砂浆,要做到配合比准确,砂浆在使用过程中,不要随便掺水和加灰。
     (5)认真做好勾缝。勾缝用1∶1水泥砂浆。头一遍用一般水泥砂浆勾缝,第二遍用按设计要求的色彩配制带色水泥砂浆,勾成凹缝,凹进面砖深度一般为3mm。相邻面砖不留缝的拼缝处,应用同面砖相同颜色的水泥浆擦缝.擦缝时对面砖上的残浆必须及时清除.不留痕迹。

     (八)分格缝不匀,墙面不平整
      1.现象:饰面贴面砖的分格缝不匀.墙面不平整。
      2.危害:影响墙面饰面的外观质量.不美观。
      3.原因分析:施工前没有按照图纸尺寸.核对结构施工实际情况,进行排砖分格和绘制大样图;各部位放落贴灰饼不够,控制点少;面砖质量不好,规格尺寸偏差较大,施工中没有选砖.加上操作不当.造成分格缝不均匀.墙面不平整。
      4.治理方法:
     (1)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尺寸.核实结构实际偏差情况,决定面砖铺贴厚度和排砖模数,画出施工大样图。要防止贴面砖时,在一些部位产生分格缝不均。排砖不整齐等问题。
     (2)基层打完底后.用混合砂浆粘在面砖背后作灰饼。挂线方法与抹水泥砂浆一样,阴阳角处要双面挂直.灰饼的粘结层不少于10mm,问距不大于1.5m.并用根据皮数杆在底子灰上从上到下弹上若干水平线.在阴阳角、门、洞口处弹上垂直线,做为贴面砖时控制标志。
     (3)面砖使用前.应先进行剔选,凡外形歪斜,缺角掉棱.翘裂和颜色不匀者均应挑出。用套板把同号规格分大、中、小进行分类堆放,分别使用在不同部位,以避免由于面砖尺寸上的偏差造成排砖缝子不直和分格不匀。
     (4)贴面砖操作时,应保持面砖上口平直,贴完一层砖后.需将上口灰刮平.不平处用小木片或竹签等垫平,放上分格条.再贴第二层砖。垂直缝应以底子灰弹线为准.随时检查核对.铺贴后将立缝处灰浆随时清理干净。

     (九)饰面板接缝不平,板面纹理不顺,色泽差异大
      1.现象:花岗石板、大理石板、水磨石板、人造石板等饰面板•粘贴时板问接缝不平,板面的纹理拼贴后不顺,相互间色泽差异大。
      2.危害:装饰后,外观质量不佳。
      3.原因分析:
     (1)饰面板翘曲不平,角度不方正。
     (2)安装时,钢丝绑扎不牢或无固定措施,灌浆时走移。
     (3)饰面板粘贴后,未及时用靠尺检查、调平。
     (4)花岗石、大理石板等未试拼、编号,水磨石板,人造石板未选配颜色。
      4.治理方法:
     (1)安装前,应先将有缺楞、掉角、翘曲的板剔出,块状石材要作套方检查。
     (2)钢丝应绑扎牢固,依施工程序做石膏水泥饼或夹具固定灌浆。
     (3)每道工序,用靠尺检查调整,使表面平整。
     (4)天然块材必须试拼;使板与板问纹理结晶通顺,颜色协调并编号备用。

     (十)饰面板材开裂
      1.现象:饰面板在色纹、暗缝、隐伤处,凿洞、开槽处,发生开裂。
      2.危害:会造成饰面板的破损。
      3.原因分析:
     (1)板材因存在多种缺陷,以及凿洞、开槽受力后,由于应力集中引起开裂。
     (2)结构产生沉降或地基不均匀沉陷,引起粘贴上的板材开裂。
     (3)由于灌浆不严,侵蚀气体和湿空气透人板缝,使挂网锈蚀.造成外挂塌落。
      4.治理方法:
     (1)板材选料时。应剔除色纹、暗缝、隐伤等缺陷;加工孔洞、开槽时,应仔细操作。
     (2)镶贴块料前。应待结构沉降稳定后进行,在顶、底部安装块料时。应留一定缝隙,以防结构压缩变形.导致破坏开裂。
     (3)块材接缝的缝隙≤0.5~1.0mm,灌浆应饱满,嵌缝应严密,避免腐蚀性的气体渗入锈蚀挂网,损坏板面。

     (十一)饰面板、砖墙面碰损、污染
      1.现象:花岗石板、大理石板、水磨石板、人造石板及其他饰面砖发生破损,镶贴后墙面不洁,被颜色或水泥砂浆等污染。
      2.危害:饰面板、砖不完整,墙面不美观不整洁。
      3.原因分析:
     (1)运输中搬运不当,造成板、砖破损;成品保护不好。
     (2)包装和施工中受污染。
     (3)施工操作后未及时清理面层砂浆,贴面后未加保护。
      4.治理方法:
     (1)石材较脆、搬运和堆放过程中必须直立搬运,避免一角着地,棱角受损,大尺寸块材,应平运。
     (2)浅色石材,各种饰面砖不得用草绳或有色纸包装、捆扎。施工中板面应用塑料膜遮盖。如沾上砂浆,应立即抹净;在运输途中与保管中,切忌面砖淋雨、受潮。
     (3)贴面完成后,所有阳角部位,用2m高的木板来保护。
     (4)贴板、砖开始后,不得在脚手架上和工作场地倒污水、垃圾,操作完成后应彻底清洗面砖、饰面板。必要时应用稀盐酸洗,然后用水冲净。

     (十二)喷涂饰面颜色不匀
      1.现象:聚合物水泥砂浆喷涂饰面的颜色深浅不一致,局部有明显的返白现象。
      2.危害:造成喷涂饰面不美观,色调不一致。
      3.原因分析:
     (1)聚合物水泥砂浆喷涂饰面,主要原材料是水泥、骨料、颜料、107胶、石膏等。不同批号水泥,不同颜色、不同粒径骨料,对饰面有一定影响。不同批号颜料或同一批颜料,但细度不同时,对饰面颜色有明显影响。水泥掺颜料时,颜料用量不准确或混合不均匀,都会使饰面颜色不匀。水泥与骨料的配比、107胶的掺量、加水量不准确时,明显影响饰面颜色。一般107胶掺量大、加水量大或在砂浆中二次加水,将使饰面颜色变浅。
     (2)基层材质不同(如普通混凝土、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等),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或砂浆,但龄期不同,同配比、同龄期砂浆,但干湿程序悬殊,都会使饰面层颜色深浅不一。
     (3)常温施工时,温、湿度不同,有无直射阳光,会使饰面颜色深浅不匀。施工后,短时间淋水或结构内向外渗水,以及冬季施工,都会产生饰面析白现象。
由于基层或气候条件不同,造成饰面颜色不匀甚至返白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时生成的氢氧化钙析出表面,局部少量析出时,使饰面颜色不均匀变浅,大量析出时则严重返白。
      4.预防措施:
     (1)各色颜料,应事先混合均匀备用;配颜色水泥时,颜料的比例、掺量必须准确,水泥与颜料配比必须采用重量比,并应仔细混合均匀;配制砂浆时,材料配合比和砂浆稠度必须严格掌握,不得随意加水。砂浆拌和后,最好在2h内用完,不得超过4h。
     (2)基层的材质应一致,墙面凹凸不平,缺棱掉角处,应在喷涂前填平补齐;炎热干燥季节喷涂施工前,墙面应洒水湿润。混凝土墙体喷涂前,应喷刷107胶:水为1:3的溶液,进行基层处理。
     (3)雨天或预报下雨时,不宜施工。常温施工时,为使颜色均匀和避免析白,应在砂浆中掺人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和疏水剂甲基硅醇钠(先用硫酸铝中和氢pH值为8~9);冬期施工时,应掺人分散剂和抗冻剂氯化钙。
      5.治理方法:在条件允许时,可在喷涂层表面,重复喷涂或喷罩其他涂料,如乙丙乳液厚涂料,JH—801或JH—802无机建筑涂料、疏水石灰浆等。

     (十三)喷涂饰面明显褪色
      1.现象:喷涂后不到一年,饰面颜色明显变浅。
      2.危害:造成喷涂饰面不能持久保色。
      3.原因分析:采用了不耐碱、不耐光的颜料,如地板黄、砂绿、颜料绿等。
      4.预防措施:选用耐光、耐碱的矿物颜料,如氧化铁黄、氧化铁红、氧化铬绿、群青、氧化铁墨等。
      5.治理方法:如已明显褪色,失去应有的装饰效果后,有条件时,可在表面喷罩其他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