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防水质量通病及防治
变形缝防水质量通病及防治
六十五、变形缝防水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埋入式止水带变形缝渗漏水
1.现象:沿变形缝隙漏水,一般多发生在变形缝下部及止水带转角处。
2.危害:造成防水结构在变形缝周围发生漏水。
3.原因分析:
(1)止水带未采用固定措施.或固定方法不当.埋设位置不准确。或被浇注的混凝土挤偏。
(2)止水带两翼的混凝土包裹不严,特别是底板部位的止水带下面.混凝土振捣不严或留有空隙。
(3)钢筋过密,浇注混凝土方法不当等,造成止水带周围粗骨料集中。这种现象,往往多发生在下部的转角处。
(4)施工人员对止水带的作用不甚了解.操作马虎,甚至将止水带钉上而破坏。
4.治理方法:
(1)止水带埋设前,须经充分检查,发现破损等现象必须修补完好。
(2)止水带应按有关规定方法固定,确保其埋设位置准确。严禁在止水带的中心圆环处穿孔。
(3)埋设底板止水带时,要把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振实,然后将铺设的止水带由中部向两侧挤压按实,再浇注上部混凝土。墙体内的止水带周围应防止骨料集中或用豆石混凝土。
(二)涂刷式氯丁胶片变形缝渗漏水
1.现象:沿变形缝隙渗漏水;表面覆盖层空鼓收缩.出现裂缝漏水。
2.危害:造成结构防水功能的失效。
3.原因分析:
(1)基层处理不符合要求。
(2)胶层涂刷薄厚不均,转角处玻璃布铺贴不实,局部出现气泡等。
(3)覆盖层过薄或未分层覆盖,产生空鼓或收缩裂缝。
4.治理方法:
(1)对不规则开裂的变形缝隙要查找准确位置。并刻划出标记,以便于涂刷。涂刷宽度沿裂缝两侧不小于15mm。
(2)涂刷次数不少于5~6遍,中设1~2层脱蜡玻璃布作为衬托层。每遍涂刷应在前一遍胶层充分干燥后再进行。涂刷要均匀,局部产生的气泡应排除,转角处的玻璃布贴铺时不要绷紧。在继续开展的缝隙处,应做成宽30mm,深20mm的沟槽。并将胶片窝进沟槽内,使之适应缝隙继续开展。
(3)如缝隙渗漏水,先按前述“裂缝漏水处理”进行堵漏,然后将粘贴表面弄平整、粗糙、坚实、干燥,必要时可用喷灯烘烤,或在第一遍胶内掺人10%~15%的干水泥,做好基层处理。